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 > 正文

财险公司监管评级规则开征意见!9大维度104项指标统筹风险和发展 中小险企期待差异化监管尽快落地

  • 新闻
  • 2024-10-14 22:21:02
  • 722
摘要: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【信披】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:慧保天下 监管趋势愈发清晰。 近日,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向各金...

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【信披】查看更多考评等级

  来源:慧保天下

  监管趋势愈发清晰。

  近日,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向各金融监管局、各财产保险公司下发《财产保险公司监管评级指标及评分规则(征求意见稿)》,以九大维度104个指标构建了一个全面综合的财产险监管评价体系,拟推动财产险公司机构监管和分类监管更进一步。

  毫无疑问,分级分类监管并不断完善是当前不可逆的大势,无论是此前的《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》将保险机构分级,并将监管评级与业务范围、资金运用等挂钩,还是包括证券、信托、理财等在内的其他金融业也出台了相关分级分类监管政策,亦或是更高层面的新“国十条”、新“国九条”的定调,都可以看到分级分类监管身影。

  而对于马太效应极强的财产险业来说,市场还有更多呼吁和期待,尤其是在头部机构与中小机构差距越拉越大的当前,中小险企的生存困境不容忽视,业内有声音认为,在当前全面综合监管的背景之下,中小公司需要一些差异化监管的空间,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松绑,才能真正实现长期的稳健发展。

  01

  金融监管总局9大维度104项指标构建财险全面综合监管评价体系

  前有人身险分级分类监管高效落地,后有国十条明确不同类型机构发展方向,如今,财产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也紧锣密鼓加速制定中。9月中旬,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下发了《财产保险公司监管评级指标及评分规则(征求意见稿)》,要求10月11日前反馈意见。

  从《征求意见稿》看,最大的特点是全面综合,一共9大维度104项指标,包括公司治理、偿付能力和风险管理、业务经营和承保盈利、再保险、资金运用和资产负债、流动性风险、信息科技、其他风险和监管调整,涵盖到公司经营和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。

  基调是将合规监管和风险监管相结合,设定保费增长过高或过低阈值

  整体来看,《征求意见稿》以合规要求为基础,以风险为导向,全面评价公司业务、偿付能力、资产负债等风险状况,科学研判公司整体风险水平。

  虽然本次《征求意见稿》没有对各个公司进行分级分类,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思路,有兼顾到不同规模大小的公司的差异性。

  尤其是在实际经营方面,本次《征求意见稿》在衡量单体公司与行业平均水平差异后,以公司业务结构为基础进行加权,得到单体公司与行业的偏离度,据此进行评分,从而使得相关指标评分更具合理性。

  具体来看,涉及到单体公司与行业偏离度的指标包括保费增速、综合赔付率、手续费用率、业务管理费率、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。

  这一行为的背后,体现的或是监管想要促进行业平稳发展的目标,大幅变化或波动都不是想要看到的结果。例如,对于保费增速等增长类指标,在考虑新设机构等特殊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分考量,同时设定过高或过低的阈值,调整相应评分,从而引导机构和行业的平稳发展。

  强调公司治理重要性,相关指标占据15%的考核权重

  除开不同公司与行业的情况,对于稳健发展的追求,还体现在对于公司治理的方面的强化。

  一方面,公司治理是一大单一维度,占据了15%的考核权重,下设了诸多包括两会一层的公司管理架构、内部治理、股东治理、关联交易等指标。

  另一方面,还在监管调整方面,对公司治理再度赋分。例如,在对于管理层长期缺位的考核上,两个维度都进行了相应赋分。

  强化财险业社会功能定位,引导险企服务实体经济

  此外,《征求意见稿》也对保险业的功能和角色予以强化,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也有很明显的政策引领,在支持绿色、科技等方面的业务规模设定了专项指标,鼓励机构发展相关业务,具体包括绿色保险、科技保险、责任险、国内贸易信用保险、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等指标。

  针对性的指标,很明确体现了监管政策导向,对于当前资本不足的情况,本次《征求意见稿》还将二级资本债发行成本和投资收益进行比较,引导公司合理增加附属资本,优化资本结构。

  02

  分级分类为监管大势所趋,公司治理、稳健、防风险成金融业高质量转型关键词

  近年来,分级分类监管成为国内金融行业监管的主流趋势,陆续出台相关政策:

  2020年7月,证监会发布了对《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》的修改;

  2021年1月,原银保监会发布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暂行办法》;

  2023年11月,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《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》;

  2024年3月,金融监管总局发布《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》;

  此外,据媒体报道,银行理财公司的监管评级办法也正在向行业内征求意见,总体导向为“质量重于规模”。

  无论是何种类型金融机构,考核维度和权重或有不同,但监管大力推行分级分类的意图都是非常清晰的,即让追求规模和高速度的扩张方式成为历史,通过针对不同级别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监管,引导险企更好地认知自己的风险点,进而通过业务的质量和风险控制,从而实现金融业的高质量转型和长期稳健发展。

  虽然不同行业监管给出的评价维度不同,但若深入来看,其实能发现其中的共同点:一是对于公司治理和合规的强调,二是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视,三是把好各类公司经营中的关键指标,确保健康、持续发展,并支持专业化、差异化发展。

  证券公司六大维度:资本充足、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、全面风险管理、信息技术管理、客户权益保护、信息披露。

  信托公司五大维度:公司治理(20%)、资本要求(20%)、风险管理(20%)、行为管理(30%)、业务转型(10%)。

  人身保险公司六大维度:公司治理维度(22%)、业务经营维度(14%)、资金运用维度(22%)、资产负债管理维度(14%)、偿付能力管理维度(14%)、其他方面维度(14%)。

  其实,这种趋势不仅仅体现在这些行业的监管政策中,更重要的是从顶层设计上的定调,无论是新“国九条”还是新“国十条”,在刻画未来5到10年的发展路径图时,都体现出差异化监管的思路,例如保险业新“国十条”就明确要:

  支持大型保险机构做优做强。引导中小保险公司特色化专业化经营发展。提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长期资金管理能力。推动保险中介机构规范提质发展。推动再保险公司加大产品、服务和技术创新力度。

  03

  头部险企与中小险企差距越拉越大,行业呼吁差异化监管、为中小险企松绑

  将目光拉回财产险行业,差异化监管不仅是监管的导向,更是推动中小险企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条件之一。

  作为马太效应极强的行业,财险业头部机构与中小机构的生存境况可谓是天差地别,位列前茅的千亿俱乐部、百亿俱乐部不仅规模大,增速也非常快,这使得头部机构与中小机构的差距越拉越大。

  以2024年上半年来说,老三家以64%的保费市场份额攫取了市场超8成的利润,人保财险、平安产险、太保产险上半年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869亿元,同比增长4.68%;合计实现净利润为331.35亿元,同比增长9.1%。而2024年上半年,行业保险业务收入、净利润增幅分别为4.63%、1.37%,老三家均明显高于行业水平。

  而在这些数据的背后,是中小险企真真切切的生存困境。头部险企以相较于中小险企的承保优势,更好实现承保盈亏平衡或者盈利。而在投资端也一样,头部机构能以更好的投研能力、更大的投资空间实现更好的回报。

  2024年上半年,“老三家”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6.8%、97.8%、97.1%,除人保财险上升了0.4个百分点外,平安产险、太保产险均实现同比下降。而百亿元以下规模的中小险企,反而有多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不降反升,共有43家险企综合成本率超过100%。而投资端也类似,包括百亿险企在内的多家中小险企投资收益率有所下滑,整体水平远远低于头部险企。

 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,有业内人士表示,监管出台政策引领行业稳健发展是一大好事,但市场同时也期待着一些差异化的政策,尤其是在当前全面综合监管的背景之下,中小公司也的确需要一些差异化监管的空间,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松绑。

  这或许值得期待,一方面,分类分级监管是大势所趋,如上文所述,包括人身险业、信托业、证券业等多个领域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并落地实施;另一方面,财险业也有针对不同业务不同机制的实践,例如,为了强化车险的“报行合一”,今年监管试行了“查处、通报、挂钩”三项机制,也很好实现了“降价、增保、提质”的预定目标。

发表评论